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15天,他们是昆明城里不打烊的穿梭者

沈沈爱睡觉 绝对昆明 2020-11-13



2月5日

昆明市人民政府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

倡导每户家庭每两天指派1名家庭成员

外出采购生活物资



现在是疫情的第15天,我们的城市昆明,依然沉睡。

全城人在家闭关的这些天,城市表面上流淌着难以言状的平静,互联网上肆意涌动的喧嚣却从未停止。

偶尔回到现实,才发觉生活的变化有多不舒服,这种感觉就像糊了一层锈,怎么都抠不下来。

无论多少谣言呼啸而来又轰隆而去,在我们熟悉的地方,都有那么一群坚定的逆行者。

不打烊,也不撤退。TA或是医生护士,或是外卖员。





隔离风险,不隔离爱


我们见到杨光智的时候,他和同事正要出门。

饿了么青樽-走廊站所有人统一量体温,戴口罩,全面消毒,全副武装后才急忙向德克士出发。



他们站点接了个免费订单,德克士免费提供50份餐食给延安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,需要杨光智和他的同事配送。

前一天他就已经分别和医院,德克士对接完毕,配送方式、配送时间、配送人员以及消毒工作都已安置妥当。

杨光智所管理的站点,饿了么青樽-走廊站,周边3公里商圈和医院密集,定点收治医院较多,如云南省第一,第二人民医院、云南省中医医院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等都设有发热门诊。


在医院隔离楼里

凝望窗外的医务人员


这场为医院义务送餐的行动,第一个积极响应的王大哥是泸西人,40多岁,干配送这行已有4个年头。当我问到,这个时候送医院,你不怕吗?

王大哥没有一丝犹豫,“只要我们团结起来,该做的防护做好,疫情其实并不可怕。更何况,医护人员需要我们。”

说完,他继续认真地消毒。

而另一位骑手付姐姐是寻甸人,做配送2年,这是她第二次参加义务配送行动,此前,她已经跟杨光智、王大哥一起送了106份味千拉面到云大医院。

草木皆兵的形势下,人们说起医院都避之不及,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逆行而上。



11点,我们到达德克士,进门照例量体温,德克士工作人员再次对餐箱进行消毒。

这次配送的50份餐食都是加量的,一份包含鸡腿堡、鸡腿、雪球、德块和饮料,每一份都足够两人吃,连饮料也从容易泼洒的瓶装换成罐装。


每一袋餐食都贴上一张暖心便贴

以及装餐员和配送员的健康信息


包装盒里面多加一层保护纸,以防散热过快,方便医护人员食用。德克士负责外送的刘姐姐跟我们说,打算给延安医院送7天,话音刚落,就有监管局的来通知下午3:30以前必须关门。

“太遗憾了,我之前一直找不到渠道为医院捐赠餐食,现在好不容易能配送,又送不了了。”



11点45分,装车完毕出发去延安医院。

一路上,行人车辆寥寥无几,行至昆明市新工人文化宫,再往前就是此行目的地延安医院了。

我偏头看了眼荒无人烟的文化宫,在肃穆气氛的笼罩下,这座陪伴新昆明前进的建筑孤零零地沉默着。

这么多年,它从未像现在这样悲伤。

伫立,成了它唯一能做的事。



到达延安医院,骑手们赶忙将餐食送至急诊科和隔离病房,医护人员一遍又一遍地表示感谢。

自1月21日,昆明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以来,昆明30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待命,工作量非常大,多家医院均出现防护物资紧缺情况。

就在此时,2月5日,12时,云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增病例2例,全省累计报告确诊124例,其中昆明35例。

现在,我身边,就是跟死神较量的战场。

这个特殊的春节,注定不平凡。

因为,我们身边最平凡的普通人,正在用最平凡的方式做着最不普通的事,他们奔跑在我们前面,为我们,负重前行。




穿梭在空荡荡的城市

 

每天一大早,站点上的外卖小哥就已全面消毒,量好体温,戴上口罩出门了。

冷清的昆明走廊,只有零星几个商家,和一排等餐的外卖小哥。

送餐之余,皆是漫长等待。

整条街道,只有我们和外卖小哥说话的声音,偶尔出现一辆车,飞快地闪过,好似没有来过一般。



也许你只是在5.5寸的手机屏幕看到这些文字,但疫情之下的世间百态,人情冷暖,在外卖小哥们身上真实地投射成一个缩影。

“保安不让进,客户不愿下来取直接给了差评。”

“提前打电话通知下楼取,结果等到后面的单子都超时,他才来。”

“看见我们送外卖的,避之如蛇蝎。”

……

诸如此类,比比皆是。

五味杂陈,满是无奈,疫情固然可怕,人心又何尝不冷酷?在特殊时期,人们除了需要措施和隔离,更需要的是理解。

还好,爱和希望,也并未迟到。

“大年初一,客户给了我一把车厘子,洗好的。

“客户送我一个口罩,叮嘱我注意身体。”

“封小区后接触不到客户,客户就在平台上打赏,他那份餐才30块,却打赏50块给我,真的很感动。”

你看,没有什么比现在更能感受一座城市,来自各个角落的细枝末节,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动人。


在疫情严控期间市民外出减少

而此时这座城市更需要这些“逆行者”


“终于来单了!”20岁的小贺是楚雄人,春节没有回家,只为挣点辛苦钱,撞上疫情的这段日子,经常要等好几个小时才开张。

几颗感冒药,半斤新鲜的蔬菜和肉,甚至是一盒牙膏,我们和这个城市的连接,在这个特殊岁月里,都由一个个骑行的身影串联起来。

小贺启动电动车,穿过昔日人来人往的正义坊,沿着“春城第一大道”北京路一直走,钻过隧道,路过盘龙江,我从未如此专注地看过这座城市。

这座,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。


当下正值阻止疫情蔓延的的关键时期

全市旅游业态全部歇业


沉睡的昆明地标,凋零的树木,就连轮胎碾压路面的声音,都格外清晰。

送到小区单元门口,客户很配合地下楼到门卫处取餐,这一趟无接触配送还算顺利。

“我们只能为人们做这些微薄的事了,没能力做更多更大的事。”

说完这句话,小贺动身回站点消毒,他们每天至少换两次口罩,量3次体温,多次消毒餐箱、手套和电动车。



基辛格在《论中国》里说过,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。

是啊,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幸福的,安全的。

因为有这些蓝色骑士们,走街入巷,用一个个餐箱包容着人们无处安放的焦虑和渴求,他们才是掌握当下城市秘密的人。

从日出到日暮,电动车跑得很快,一路穿梭,一路无阻。




那些平凡无语的捐赠

截止今日18时41分,云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增病例3例,全省累计报告确诊136例,其中昆明41例。全国累计报告确诊31257例,疑似26359例。

从2003年非典肆虐之后到2020年,我们的城市浩浩荡荡地前进了17年,终于在时代的交叉口迎来了更大的挑战。之于历史,它只是一粒尘,之于我们,却是一座山。

2003年,我们许多人都还小,2020年,当年懵懂的我们也长大了,真正地参与到这场战役里来。

每一次灾难,都会倒下一波人,也站起来一波人,不知不觉间,昆明城里,一些援助的星火已然点亮。

饿了么两位90后员工不仅参与公司组建的捐款,还自发地向延安医院和盘龙区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捐赠爱心餐。



24岁的小耿是个漂亮的小姑娘,我见到她的时候,她正戴着口罩提着餐,往医院里走。是她第一个发现医院里有用餐困难的情况,然后联系了同事一起给医院免费提供餐食。

“疫情发生后,很多商家都被重创,越来越多的门店关门,所以我们也不想给商家添麻烦,就自己出钱买了。”

28岁的小童是弥勒人,来昆7年,这个春节独自留昆。采访他的时候,他正跟家人通电话报平安。他每天都会看新闻,心情跟着疫情跌宕起伏,总想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尽一份力。

“我只是普通市民,有这个机会能帮到他们,想也没想就做了。”

他们的捐赠还要持续4天,但商户一天比一天少,从开始确定购餐商户到最终确定已经换了三家,万幸,还是搞定了购餐问题。

“现在每天都有好消息,我相信变好的那天就要来了。”

小童留下最后一句话,又消失在手机那头,深夜十点半,他的工作还在继续。



庚子年正月,春城迎来了从未有过的严寒,但却在严寒中一直被温暖。

我相信,像他俩一样为昆明发光发热的人还有很多,零散的星火,慢慢燎原了一方天地。

从1月23日—1月30日,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,昆明一周口罩外卖订单售出超5400支,售出近700多瓶消毒液,昆明给“武汉加油”的订单备注就有112条,给外卖小哥提醒注意疫情的外卖备注累计209条。全城已全面进入战备状态,众志成城共战疫情。

《喜剧之王》里,柳飘飘说:前面漆黑一片,什么也看不到。

尹天仇告诉她:也不是,天亮后便会很美。


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2月5日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表示,疫情的“拐点”,依然无法预测。

截止今日18时41分,全国疫情确诊病例较上日增加3197例,死亡病例增长73例,治愈增长503例,全国已治愈病例共1656例,云南省已治愈13例。

现实在沉重和光亮中艰难前行,治愈成功的患者已经跑在死神前面,希望已经很近了,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。



这场战役里,没有一个局外人。

所以,面对信息喷涌的混乱,谣言弥漫的恐慌,给口鼻戴上口罩的同时,更要给内心“戴上口罩”。

要相信,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。

稳住,我们能赢。






3部与昆明有关的电影推荐给宅家的你,一起重温这座城市

庚子春,我们正在经历千年昆明城最寂静的时刻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